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于: 2021-04-15 15:32

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及其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一个全球性革命正在朝着生物经济发展。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制造作为保障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国家战略,促进形成与环境协调的战略产业体系,抢占未来生物经济的竞争制高点。
国家政策的继续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资本市场对生物发酵产业的高度关注,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给生物发酵产业发展带来生机
“十二五”期间生物发酵产业得益于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得以快速大战。虽然后两年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家整体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生物发酵产业也随之进去发展的调整期。从大的发展形势和趋势分析,国家依然对生物发酵行业充满信心。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必然继续引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同时由于生物发酵又归属于玉米深加工产业范畴,其在保护农民利益和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起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国家必将继续从政策上对生物产业发展给于鼓励和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日趋成熟,基本形成了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此外,相关和海外证券交易市场也进一步扩宽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对发展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投融资等将持续火热,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投融资发展趋势和投融资规模呈现高增长态势。未来的生物技术产业投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在新技术不断突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的各个领域在资本市场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个性化、多样化、高档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催生出新的应用市场。生物技术产品的多样性证号迎合了这一消费趋势,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保障。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生物发酵产业增长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产品应用领域开发不足,缺乏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全球化竞争格局加剧
受国外市场的影响,近几年的出口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出口增长一直处于低位徘徊。同时,国内下游市场需求疲软,在产能过剩和生产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下,企业间出现盲目压价,大宗发酵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企业收益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亏损经营,特别是单品种生产企业更是生存艰难,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虽然我国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已居世界前列,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葡萄糖酸钠、山梨醇、木糖醇、酵母、酶制剂等产品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开发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一味在现有的应用领域进行残酷的价格战,损害行业利益,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发酵行业大部分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应用开发投入不足,服务保障跟不上,缺乏为客户提供应用配方及相关技术支持的服务体系,从而潜在的市场竞争路严重不足,影响企业迅速发展。
知名国外生物制造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如帝斯曼、杜邦、嘉吉、诺维信、味之素和希杰等,不仅与国内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竞争,也在人才和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开展竞争。行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苦难,大部分企业仍需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应对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生物发酵产业想要蓬勃发展,在“十三五”期间还有许多重点工作要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
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行业立足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推动实施产品应用链体系联动工程,加强产品应用领域深度开发;推进清洁生产,加强环保治理。
强化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鼓励有比较优势的生物发酵产业境外投资,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分享

推荐文章

  • 返回顶部